close
試閱︱出梁庄記︱哪裡買
內容簡介,內容試閱,作者簡介,目錄,序,內容連載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那些進城的「梁庄農民」,猶如吉普賽人,在中國大地上遷移、流轉,匍匐在灰塵中,飄蕩在城市陰影中。──梁鴻
梁鴻於2010年推出《中國在梁庄》之後,深感只描述「梁庄」本身是不夠的,必須把散落在中國各處打工的「梁庄人」都包括進去,才是真正的「梁庄」故事。因此,他歷時兩年,走訪十餘個省市(西安、南陽、內蒙、北京、鄭州、南方、青島等等),再度以田野調查的方式訪問了340餘人,最後以22萬字的圖文資料,描繪出這些出梁庄的人們──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農民工」,當代中國的特色農民──的生活與精神狀態。
《出梁庄記》主要人物有51位,年紀最長的53歲,最小的9歲。外出打工時間長達20年的有26位,十年以上的有15人,平均外出打工的時間是16.7年。打工時間最長的超過30年,最短的才剛剛踏上飄泊之路。他們是當代中國的特色農民,他們遠離土地已久,長期寄居城市,他們對故鄉已然陌生,對城市卻也未曾熟悉。不管在哪裡,他們都是一群永恆的「異鄉人」。他們是當代中國近2.5億農民工大軍中的一小支,從梁庄與梁庄人的遷徙與命運、生存與苦鬥,我們可以看到當代中國的細節與經驗的美麗與哀愁、傲慢與偏見。看梁庄人出走的路,也就是看中國農民從農村─土地出走的過程,看得見的「梁庄」故事編織出一幅幅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中國。
然而,梁庄故事不只發生在梁庄,也不只發生在當代中國,其實也發生在當前的台灣。台灣的移工、外派中國大陸的員工的故事和當代中國的農民工故事異曲同工,在世界的大資本之下,該如何在思考和討論底層人們的苦楚辛酸呢?《出梁庄記》是一種開啟,亦提供了我們一種連結的思考。在全球化的語境下,《出梁庄記》是「小寫的人」的縮影,而我們則都是在這個脈絡底下的「小寫的人」。
名人推薦
郝譽翔(作家.北教大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陳光興(交通大學社文所教授)
趙剛(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
閻連科(作家)
強力推薦!(照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我特別喜歡這兩本書的書名:《中國在梁庄》以及《出梁庄記》,以「在」:在地和「出」:移動出走,梁教授簡短有力地道出了當代中國的生命之根其實仍在農村──以「梁庄」作為縮影,以及人們又如何為了謀生存,而不得不走出「梁庄」──從農村流浪到各地去打工,因此無數真實而且動人的故事,就在這樣的在地與移動出走之間悄悄誕生了。──郝譽翔
跟著作者行遍了大半個中國,我們目睹了那被文明體面富裕繁榮的大道中國所遮蔽的後街中國;骯髒、恥辱、疾病、剝奪、挫折、沮喪。在我們的時代所設定的思想與理論條件下,作者幾乎可說是竭盡其心力去感受那重壓在廣大「打工者群體」身心與靈魂上的「世界的重量」,並為他們繪製了屢屢讓人幾乎透不過氣來的長幅群像;其中有幾則特寫深深地感動了我,讓我每每掩卷而思或廢書而立,例如民中、賢義、正林,與青哥……。梁鴻的工作和今昔台灣的各式「中國研究」,在一個根本之處是不同的,前者有一種寶貴的,雖說經常也是艱難的,屬於人與人的休戚與共感,而後者則常是恨其不夠黑暗、不夠悲慘。──趙剛
說《出梁庄記》是《中國在梁庄》的深續,不如直言它是《中國在梁庄》更為深刻的擴展和掘進。一個村莊遍布在一個國家,其足跡是一個民族命運的當代畫影,其訴說的眼淚,是今日中國澎湃的濁浪。梁鴻不再是一個獨具目光的文學批評家,也不再是一個極具個性的作家寫作者,她就是梁庄的一員,是梁庄站在中國各處的含淚而倔強的農人,是站在城市血汗河邊的梁庄淘洗者。──閻連科
那些進城的「梁庄農民」,猶如吉普賽人,在中國大地上遷移、流轉,匍匐在灰塵中,飄蕩在城市陰影中。──梁鴻
梁鴻於2010年推出《中國在梁庄》之後,深感只描述「梁庄」本身是不夠的,必須把散落在中國各處打工的「梁庄人」都包括進去,才是真正的「梁庄」故事。因此,他歷時兩年,走訪十餘個省市(西安、南陽、內蒙、北京、鄭州、南方、青島等等),再度以田野調查的方式訪問了340餘人,最後以22萬字的圖文資料,描繪出這些出梁庄的人們──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農民工」,當代中國的特色農民──的生活與精神狀態。
《出梁庄記》主要人物有51位,年紀最長的53歲,最小的9歲。外出打工時間長達20年的有26位,十年以上的有15人,平均外出打工的時間是16.7年。打工時間最長的超過30年,最短的才剛剛踏上飄泊之路。他們是當代中國的特色農民,他們遠離土地已久,長期寄居城市,他們對故鄉已然陌生,對城市卻也未曾熟悉。不管在哪裡,他們都是一群永恆的「異鄉人」。他們是當代中國近2.5億農民工大軍中的一小支,從梁庄與梁庄人的遷徙與命運、生存與苦鬥,我們可以看到當代中國的細節與經驗的美麗與哀愁、傲慢與偏見。看梁庄人出走的路,也就是看中國農民從農村─土地出走的過程,看得見的「梁庄」故事編織出一幅幅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中國。
然而,梁庄故事不只發生在梁庄,也不只發生在當代中國,其實也發生在當前的台灣。台灣的移工、外派中國大陸的員工的故事和當代中國的農民工故事異曲同工,在世界的大資本之下,該如何在思考和討論底層人們的苦楚辛酸呢?《出梁庄記》是一種開啟,亦提供了我們一種連結的思考。在全球化的語境下,《出梁庄記》是「小寫的人」的縮影,而我們則都是在這個脈絡底下的「小寫的人」。
名人推薦
郝譽翔(作家.北教大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陳光興(交通大學社文所教授)
趙剛(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
閻連科(作家)
強力推薦!(照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我特別喜歡這兩本書的書名:《中國在梁庄》以及《出梁庄記》,以「在」:在地和「出」:移動出走,梁教授簡短有力地道出了當代中國的生命之根其實仍在農村──以「梁庄」作為縮影,以及人們又如何為了謀生存,而不得不走出「梁庄」──從農村流浪到各地去打工,因此無數真實而且動人的故事,就在這樣的在地與移動出走之間悄悄誕生了。──郝譽翔
跟著作者行遍了大半個中國,我們目睹了那被文明體面富裕繁榮的大道中國所遮蔽的後街中國;骯髒、恥辱、疾病、剝奪、挫折、沮喪。在我們的時代所設定的思想與理論條件下,作者幾乎可說是竭盡其心力去感受那重壓在廣大「打工者群體」身心與靈魂上的「世界的重量」,並為他們繪製了屢屢讓人幾乎透不過氣來的長幅群像;其中有幾則特寫深深地感動了我,讓我每每掩卷而思或廢書而立,例如民中、賢義、正林,與青哥……。梁鴻的工作和今昔台灣的各式「中國研究」,在一個根本之處是不同的,前者有一種寶貴的,雖說經常也是艱難的,屬於人與人的休戚與共感,而後者則常是恨其不夠黑暗、不夠悲慘。──趙剛
說《出梁庄記》是《中國在梁庄》的深續,不如直言它是《中國在梁庄》更為深刻的擴展和掘進。一個村莊遍布在一個國家,其足跡是一個民族命運的當代畫影,其訴說的眼淚,是今日中國澎湃的濁浪。梁鴻不再是一個獨具目光的文學批評家,也不再是一個極具個性的作家寫作者,她就是梁庄的一員,是梁庄站在中國各處的含淚而倔強的農人,是站在城市血汗河邊的梁庄淘洗者。──閻連科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梁鴻
女,1973年出生,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人民大學博士後,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訪問學者。致力於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鄉土文學與鄉土中國關係研究。
著作有隨筆集《歷史與我的瞬間》;非虛構文學作品《出梁庄記》、《中國在梁庄》;學術著作《黃花苔與皂角樹──中原五作家論》、《新啟蒙話語建構:《受活》與1990年代的文學與社會》、《外省筆記:20世紀河南文學》、《靈光的消逝:當代文學敘事美學的嬗變》;學術對話《巫婆的紅筷子——閻連科、梁鴻對談錄》。
梁鴻
女,1973年出生,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人民大學博士後,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訪問學者。致力於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鄉土文學與鄉土中國關係研究。
著作有隨筆集《歷史與我的瞬間》;非虛構文學作品《出梁庄記》、《中國在梁庄》;學術著作《黃花苔與皂角樹──中原五作家論》、《新啟蒙話語建構:《受活》與1990年代的文學與社會》、《外省筆記:20世紀河南文學》、《靈光的消逝:當代文學敘事美學的嬗變》;學術對話《巫婆的紅筷子——閻連科、梁鴻對談錄》。
目錄
照見真實中國的鏡子 郝譽翔
寫在前面
第一章 梁庄
閑話
離開梁庄
第二章 西安
德仁寨
流轉
搶劫
打架
小天使
人家不要咱
做假
羞恥
第三章 南陽
葬禮
房檐滴水窩窩照
算命者
傳統
小海的傳說
入夥
傳銷
第四章 內蒙
河南校油泵
白牙
恩怨
扯秧子
相親
第五章 北京
體面
圍牆
河南村
打官司
院子裡有棵樹
千萬富翁
保安
第六章 鄭州
機器人
孤獨症患者
鳳凰男
狐狸精
第七章 南方
我不是深圳人
電話推銷員
工廠
幹事業
九歲的打工者
歸零
眼球出來了
第八章 青島
小柱
氰化物
幽靈
二○○○:一的一
反抗
無名之死
四十歲的「老太婆」
這村落裡最後的房屋
第九章 梁庄的春節
「老黨委」
勾國臣告河神
黑女兒
大陸版後記
台灣版後記
寫在前面
第一章 梁庄
閑話
離開梁庄
第二章 西安
德仁寨
流轉
搶劫
打架
小天使
人家不要咱
做假
羞恥
第三章 南陽
葬禮
房檐滴水窩窩照
算命者
傳統
小海的傳說
入夥
傳銷
第四章 內蒙
河南校油泵
白牙
恩怨
扯秧子
相親
第五章 北京
體面
圍牆
河南村
打官司
院子裡有棵樹
千萬富翁
保安
第六章 鄭州
機器人
孤獨症患者
鳳凰男
狐狸精
第七章 南方
我不是深圳人
電話推銷員
工廠
幹事業
九歲的打工者
歸零
眼球出來了
第八章 青島
小柱
氰化物
幽靈
二○○○:一的一
反抗
無名之死
四十歲的「老太婆」
這村落裡最後的房屋
第九章 梁庄的春節
「老黨委」
勾國臣告河神
黑女兒
大陸版後記
台灣版後記
序
寫在前面
二○○八年的夏天和冬天,我回到我的故鄉穰縣梁庄,前後住約有五個月的時間。在這五個月中,我對我故鄉的親人們──梁庄的老人、婦女、兒童,對梁庄的自然環境,對梁庄村莊的文化結構、倫理結構和道德結構進行了考察,試圖寫出梁庄人的故事,並勾勒、描述出梁庄在這將近半個世紀的歷史命運、生存圖景和精神圖景。最終,以《中國在梁庄》為名出版。
但是,這並不是完整的梁庄,「梁庄」生命群體的另外重要一部分──分布在中國各個城市的打工者,「進城農民」──還沒有被書寫。他們是梁庄隱形的「在場者」,梁庄的房屋,梁庄的生存,梁庄的喜怒哀樂都因他們而起。梁庄的打工者們進入了中國哪些城市?做什麼樣的工作?他們的工作環境、生存狀況、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如何?如何吃?如何住?如何愛?如何流轉?他們與城市以什麼樣的關係存在?他們怎樣思考梁庄,想不想梁庄,是否想回去?怎樣思考所在的城市,怎樣思考自己的生活?他們的歷史形象,是如何被規定,被約束,並最終被塑造出來的?只有把這群出門在外的「梁庄人」的生活狀態書寫出來,「梁庄」才是完整的「梁庄」。
二○一一年一月和七月初,我重回梁庄,著手收集在外打工的梁庄人的聯繫方式,了解梁庄打工者所在的城市、所從事的職業和大致的家庭成員分布狀況。
二○一一年七月十日~十八日,到西安。採訪福伯家的大兒子萬國、二兒子萬立和其他梁庄人十五位。他們在那裡蹬三輪車,賣菜或做其他小生意。採訪穰縣、吳鎮和其他縣的一些老鄉四十餘位。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二十六日,在信陽。採訪梁庄老鄉十人。他們在此地蹬三輪車,做工人。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八月四日,到南陽。採訪梁賢生一家九口人,韓小海一家四人及其他老鄉十二人。賢生的大弟弟賢義在現代都市做了算命者,韓小海傳銷發財。
二○一一年八月十三日~二十日在穰縣周邊縣城做調研,考察南水北調工程和湍水,考查穰縣傳統戲劇。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二十七日,到廣州、東莞虎門。採訪開服裝廠的梁萬敏一家,服裝廠工人,採訪在虎門開各種廠的和做工人的吳鎮老鄉十八人。調查虎門小型服裝廠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模式。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十月七日,在內蒙。採訪韓恆文一家十二人和其他吳鎮老鄉十人。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三十日,在青島。採訪梁光亮一家三人,王傳有一家兩人和其他吳鎮老鄉二十三人。梁庄人前後約有四十多人在青島的電鍍廠打過工。福伯的小兒子,我的同歲的堂弟小柱,在此地得重病,最後去世。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三十日,二○一二年五月八日~十一日,在鄭州。採訪富士康工廠和在富士康上班的梁平。採訪梁東、蘭子和其他梁庄人十人。採訪大學畢業在鄭州打工、居住在城中村的年輕打工者五人。
二○一一年九月至二○一二年三月,在北京。利用週末,在北京郊區採訪梁庄和吳鎮老鄉五十五位,舉辦工友座談會,採訪年輕工友三十餘位。
二○一二年一月十四日~二月十四日,北京─鄭州─南陽─梁庄。採訪梁庄打工者六十餘人。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日~二十五日,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二日~二十四日,廈門。採訪安兜村,「國仁工友之家」,幾家科技電子廠。採訪工人約四十餘人。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四~五月二日,到台灣。考察台灣農村農民的生存、精神和傳統文化狀態。
二○一二年五月三日~五月七日,在深圳。採訪梁磊等四人。
在本書中,我以梁庄四個大家庭的子孫們──福伯家,五奶奶家,梁賢生家,韓恆文家──在中國城市的生活軌跡為核心,輻射其他梁庄成員、梁庄親戚和一些吳鎮老鄉,描述進城農民的命運、生活狀態和精神狀態。
二○○八年的夏天和冬天,我回到我的故鄉穰縣梁庄,前後住約有五個月的時間。在這五個月中,我對我故鄉的親人們──梁庄的老人、婦女、兒童,對梁庄的自然環境,對梁庄村莊的文化結構、倫理結構和道德結構進行了考察,試圖寫出梁庄人的故事,並勾勒、描述出梁庄在這將近半個世紀的歷史命運、生存圖景和精神圖景。最終,以《中國在梁庄》為名出版。
但是,這並不是完整的梁庄,「梁庄」生命群體的另外重要一部分──分布在中國各個城市的打工者,「進城農民」──還沒有被書寫。他們是梁庄隱形的「在場者」,梁庄的房屋,梁庄的生存,梁庄的喜怒哀樂都因他們而起。梁庄的打工者們進入了中國哪些城市?做什麼樣的工作?他們的工作環境、生存狀況、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如何?如何吃?如何住?如何愛?如何流轉?他們與城市以什麼樣的關係存在?他們怎樣思考梁庄,想不想梁庄,是否想回去?怎樣思考所在的城市,怎樣思考自己的生活?他們的歷史形象,是如何被規定,被約束,並最終被塑造出來的?只有把這群出門在外的「梁庄人」的生活狀態書寫出來,「梁庄」才是完整的「梁庄」。
二○一一年一月和七月初,我重回梁庄,著手收集在外打工的梁庄人的聯繫方式,了解梁庄打工者所在的城市、所從事的職業和大致的家庭成員分布狀況。
二○一一年七月十日~十八日,到西安。採訪福伯家的大兒子萬國、二兒子萬立和其他梁庄人十五位。他們在那裡蹬三輪車,賣菜或做其他小生意。採訪穰縣、吳鎮和其他縣的一些老鄉四十餘位。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二十六日,在信陽。採訪梁庄老鄉十人。他們在此地蹬三輪車,做工人。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八月四日,到南陽。採訪梁賢生一家九口人,韓小海一家四人及其他老鄉十二人。賢生的大弟弟賢義在現代都市做了算命者,韓小海傳銷發財。
二○一一年八月十三日~二十日在穰縣周邊縣城做調研,考察南水北調工程和湍水,考查穰縣傳統戲劇。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二十七日,到廣州、東莞虎門。採訪開服裝廠的梁萬敏一家,服裝廠工人,採訪在虎門開各種廠的和做工人的吳鎮老鄉十八人。調查虎門小型服裝廠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模式。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十月七日,在內蒙。採訪韓恆文一家十二人和其他吳鎮老鄉十人。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三十日,在青島。採訪梁光亮一家三人,王傳有一家兩人和其他吳鎮老鄉二十三人。梁庄人前後約有四十多人在青島的電鍍廠打過工。福伯的小兒子,我的同歲的堂弟小柱,在此地得重病,最後去世。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三十日,二○一二年五月八日~十一日,在鄭州。採訪富士康工廠和在富士康上班的梁平。採訪梁東、蘭子和其他梁庄人十人。採訪大學畢業在鄭州打工、居住在城中村的年輕打工者五人。
二○一一年九月至二○一二年三月,在北京。利用週末,在北京郊區採訪梁庄和吳鎮老鄉五十五位,舉辦工友座談會,採訪年輕工友三十餘位。
二○一二年一月十四日~二月十四日,北京─鄭州─南陽─梁庄。採訪梁庄打工者六十餘人。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日~二十五日,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二日~二十四日,廈門。採訪安兜村,「國仁工友之家」,幾家科技電子廠。採訪工人約四十餘人。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四~五月二日,到台灣。考察台灣農村農民的生存、精神和傳統文化狀態。
二○一二年五月三日~五月七日,在深圳。採訪梁磊等四人。
在本書中,我以梁庄四個大家庭的子孫們──福伯家,五奶奶家,梁賢生家,韓恆文家──在中國城市的生活軌跡為核心,輻射其他梁庄成員、梁庄親戚和一些吳鎮老鄉,描述進城農民的命運、生活狀態和精神狀態。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